幼儿教师无效表扬行为研究
一、 幼儿教师无效表扬行为概述
(一)幼儿教师无效表扬的内涵
本文中幼儿教师是指在幼儿园里从事幼儿教养事业的保教人员,这里除了主班与副班老师以外,也包括负责照顾幼儿在园中生活起居的保育员老师。
表扬一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中被解释为:对好人好事进行公开称赞[1]。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对表扬的定义有所差异,如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中认为:表扬是个体偶发行为后的强化方式之一。卡诺斯(Kanous)等人将表扬定义为:表扬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创新作品、表现或是品性所做的积极的评价[2]。本文定义表扬为:依据一定的标准,以语言或者是非语言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良好的品德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和某方面的提高,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
通过对其他学者关于表扬、有效表扬等概念的界定,在本文中将无效表扬行为界定为: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一定的标准,以语言或者是非语言的方式,对他人已做出的某种行为,体现出的某种良好品德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或是某方面的提高做出的评价和反馈,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表扬行为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效果,对他人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这样的表扬行为则称之为无效表扬行为。
(二)幼儿教师无效表扬行为的判断标准
1.表扬内容不具有明确指向性
依据内容取向,可将表扬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个人取向,这种取向的表扬是对儿童进行一种整体的评价,反映的是儿童的人格特质或者是他的能力水平,例如,“你真聪明!”
一种是过程取向,这种取向的表扬是对儿童在行为过程中运用实施策略或者努力程度的积极反馈,例如,“你相当努力!”
还有一种是结果取向,这种取向的表扬是成人对儿童行为造成的客观结果进行的较为中性化的反馈,如“你得了第一名!”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时,如果表扬的内容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老师在某次集合站队时说:“我表扬多多,我表扬明明。”从老师的表扬中可以看出她表扬的内容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她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时没有就该事件针对幼儿具体的行为进行表扬,既不是个人取向的表扬,也不是过程取向的表扬,也不是结果取向的表扬,因此这类表扬行为就可以判断为无效表扬行为。
2.表扬未传递合理的归因信息
归因是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行为发生原因做出的解释,指出,人们会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对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做出解释,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感知,其他的突出因素还包括家庭和教师[3]321。
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会影响幼儿对自己行为的归因。例如幼儿在受到表扬后,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是因为自己内在的因素,如能力、智力呢?还是外在的因素,如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呢”,“是因为自己听老师话”,还是“因为自己很认真”等等。如果教师的表扬没有向幼儿传达合理明确的归因信息就会导致幼儿对教师的表扬感到迷惑而质疑,那么这类的表扬行为就是无效的表扬行为。
3.表扬未能激发幼儿产生积极情绪
通常情况下幼儿在受到教师表扬时内心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体验源自于幼儿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尊重和赞赏,并且幼儿会为了持续获得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主动地强化自己受表扬的行为。幼儿教师的表扬对幼儿积极情绪的激发作用应包括即效性作用和长效性作用。即效性作用是指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是否产生了即效性,使幼儿在当时能产生满足感和激发自信心。长效性作用是指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持续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使幼儿的心理一直朝着健全健康的方面发展。如果教师的表扬行为不能激发幼儿产生积极正向的自我价值感,促进幼儿长期保持良好状态的积极主动性,那么这样的表扬行为就是无效表扬行为。
二、幼儿教师无效表扬行为表现及其成因
(一)无效表扬行为表现
1.表扬过于随意
(1)表扬内容随意
从表扬内容的个人取向、过程取向、结果取向三个取向来看幼儿教师的表扬没有明确指向,并且绝大多数为个人取向的表扬。
例如,在10点到11点这一时间段里,幼儿教师为了鼓励幼儿多参与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通常会进行一些言语表扬,比如“大家表现得真棒”“你真厉害”“XX表现得真好,大家要向xx学习”等等。这些言语表扬多倾向于个人取向的表扬。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xqjyyjzz.cn/qikandaodu/2020/1009/348.html
上一篇:学前教育口述史:价值与路径
下一篇:2018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学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