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文学鉴赏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从业的基本能力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业后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和儿童,这一时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及其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共有四种本能: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教育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而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是语言和艺术的结合。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赏析是促进幼儿内在本能发展的有效路径。这就要求幼儿教育从教者要拥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文学鉴赏能力是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孩子去观察美,同时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文学就是以文字为载体艺术地展现人间的真善美,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学生的完美人格,还能激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磨难,提升个人的抗压能力。因此,从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重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以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文学类课程的开设主要面向国学方向的学生,其他方向的学生只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国学方向的学生主要开设的是针对幼儿教育的蒙学、论语、唐宋诗词、古代文学史等课程,以知识传承讲授为主,取消了此前文学鉴赏类课程的开设,凸显实用为主的教育方针,相对地忽略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不重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此前的课堂表现来看,对文学鉴赏能力并不看重。首先,课堂反应两级分化。一部分同学热爱文学,作品阅读量大,在此基础上点拨赏鉴方法,事半功倍;而大部分同学对文学兴趣不高,阅读量低,需要从作品普及做起。其次,课余时间同学们更多地选择娱乐性强的休闲方式,阅读以网络为基础,以悬疑、言情、修仙等为主流。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提高对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视
文学鉴赏能力是学生完美人格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教化作用。所以,无论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设文学鉴赏类的课程。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也应该配合学校积极阅读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为鉴赏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堂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形式多元
鉴于职业院校学生文学基础较为薄弱,所以课堂教学更应注意循序渐进。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应该选择学前专业相关并且语言文字难度不高的作品,适当引入当下流行的优秀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体验。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代表性篇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从字、词、句、篇入手,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文意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感受文字、意象、意境的感受力和冲击力。同时,教师需要对作家的经历、作品的背景做相关的介绍,相关的名人轶事会更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至于教学形式不是固定单一的,师生研讨、影像播放、情景剧表演甚至是文学创作都可以积极尝试。
(三)多重维度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教学效果的提升还需要一定的辅助形式。文学鉴赏类课程一般不超过16学时,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讲解重点篇目、鉴赏方法,距离能力形成还欠缺一个长时间应用过程。一般的职业院校都有早晚自习,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来引导学生看书、赏鉴,可以把阅读量与学科成绩挂钩,力促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同时,学校可以多举行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古诗文朗诵、阅读沙龙、读书交流会等,搭建平台,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xqjyyjzz.cn/qikandaodu/2021/0114/529.html
上一篇:对孩子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
下一篇:做好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