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幸福与教师的使命童年与教师研究与实践
2016年10月29-30日,“童年与教师研究与实践岭南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虞永平理事长的关怀和支持。本次论坛也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举办的第五届岭南论坛。论坛采用学术报告、现场互动问答、青年学术沙龙等形式,吸引了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和园长参加。
论坛开幕式由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州大学周燕教授主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叶平枝教授致欢迎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秦金亮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洪秀敏教授,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远程教育学院院长曾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编辑室副主任焦艳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后举行了系列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童年与教师”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注儿童与教师的生存状态,探寻儿童与教师幸福成长之路。
一、儿童立场与捍卫童年
“童年正在消逝”——如何正确认识童年的价值,如何捍卫童年、回归童年,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在“向童年致敬”的报告中,从教育哲学角度,紧密围绕有关儿童的10个命题展开思辨式解读,深刻揭示了童年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指出审慎和珍视儿童童年的重要性。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作了“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柏拉图问题”的报告,介绍了解决柏拉图问题的路径,认为儿童早期学习机制不仅有着哲学认识论的价值,也有着极大的实际意义,强调要辩证、审慎而深刻地理解儿童早期学习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沈阳师范大学但菲教授在“童年的幸福与无奈——对中国早期教育的反思”的报告中,从家庭、游戏、学校、政策、电子媒介等维度解读不同年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总结归纳出不同年代儿童童年生活与之形成的群体特征之间的必然联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机制,揭示了不同时代的儿童的童年生存与教育状况,为童年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在“永不消逝的童年”的报告中阐述了童年研究的必要性,认为童年是永恒的,是成年的发源地以及是自我发展的回归;童年有其独特的历程,是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和社会文化的建构,成人要捍卫儿童的童年。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在“‘除了童年我一无所有’与‘除了童年我什么都有’之辨析”的报告中,用图说幼教的方式阐述心理性的童年的基本特征,提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评估的两个标准——安心感和专心致志地游戏,并呼吁更多业界人士关注儿童融合教育问题。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作了“儿童立场:从宏观到微观”的报告,从社会学视角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宏观层面阐释儿童立场,提出成人要以儿童为本,向儿童学习,诸如将儿童自身卷入整个研究过程之中,从家庭、幼儿园、社区制度层面捍卫儿童权利。
二、儿童的幸福与教师的使命
关注儿童的幸福,幼儿教师的使命何在?与会者从师幼关系、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视角进行了探讨。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在“儿童幸福面面观”的报告中指出,儿童的幸福是幼儿教育的终极指向。儿童幸福的构成存在物质条件、健康和安全、教育、同伴关系、行为和风险以及主观幸福感六个维度。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在“幼儿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的现状和转化研究”的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个性和幸福人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而幼儿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对幼儿个体发展存在长期效应。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秦金亮教授在“新时期儿童与教师关系的专业转换”的报告中指出,“了解儿童”是教师的专业使命、教师教育的使命。教师专业转化的目标是实现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穿梭、分享、融合。教师关系转换的方式在于教师与儿童的持续性经验分享。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在“幼儿教师职业:专业特性及其发生依据”的学术报告中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是教师职业群体中最集中、最浓缩、最厚重的,其鲜明的职业特点为“爱”(强烈的师德诉求)和“折腾”(多样的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应当是秉守对童年的充分敬畏和对教育的专业审慎。当前儿童不能解放是因为教师没解放,幼儿教师应该是优雅而高贵、自主而有尊严的。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教授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角色”的报告中,基于对中美两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角色的对比,提出幼儿教师是自主的学习者、研究者,在信息时代,幼儿教师要成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协调者,这样才能为儿童营造好童年的氛围。山东师范大学向海英教授在“童年回归与教师使命”的报告中,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提出创建儿童本位的环境、课程及新型师幼关系的必要性,认为教师只有承担起理解、尊重、呵护、捍卫和放飞童年的使命,才能让儿童真正拥有幸福和有意义的童年。
文章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xqjyyjzz.cn/qikandaodu/2021/0315/648.html